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陶会)主管二级学会--非盈利性质机构 全国服务热线:研究院深圳秘书处0755-23617899
中文版| English
东莞市 2024-2025年青少年科学实验公益课堂活动 在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七小学成功举办
日期:2025/04/25 点击:74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作用 日益凸显。党的二十大报 告提出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  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 现和培养机制”。

为落实中陶创客〔2024 〕2号文件,4月16日,在东莞市南城阳光七小由中国陶行知协会创客教育研究分会联合东莞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东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工业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协办,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七小学承办的青少年AI科普+科学实验公益课堂在该校如期举行。活动以“线下五年级学生现场参与+线上全课室直播”的形式同步开展,吸引了1290多名学子云端相聚,通过专家讲座与科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新时代青少年搭建起探索科技前沿、培育创新思维的实践平台。

   

活动伊始,东莞理工学院教授、东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谭永明以《青少年如何迎接AI时代到来》为题开展专题讲座。讲座中,谭教授从人工智能的起源定义、核心技术、应用场景及未来趋势切入,系统解读科技革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针对青少年成长需求,谭教授提出“四个学会”育人理念——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并着重强调创新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随后开展的《下雨报警器》科学实验公开课,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创客教育研究分会会长周建荣、助教吴海琳授课,生动诠释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育思想。课程以“导电材料的奥秘”为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电路设计、元件组装、功能调试等实操环节,亲手制作基于导体特性的下雨报警装置。实验中,学生们观察食盐溶液导电现象,探究材料导电性差异的科学原理,同步学习安全用电知识。在“做中学、学中创”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电路原理与工程思维,更在问题解决中深化了“行是知之始”的认知,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养提升的有机统一。


  

  

  

          本次公益课堂作为东莞市2024-2025年青少年科学实验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为纲领,将前沿科技教育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整合高校教授、科创专家等优质资源,将前沿科技知识与生活场景相结合,通过“理论讲解—动手实验—应用思考”的闭环设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科学魅力,在实践探索中提升核心素养,正是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当代诠释。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创客教育研究分会

2025年4月17日






2016@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创客教育研究分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46345395号 网站管理